朱必圣作品分享与研讨会发言摘要

作者:朱必圣   2018年02月11日 11:31      512    收藏
“反克山海经”朱必圣作品分享与研讨会


       中国先锋诗歌通讯(周悦珊福州报道) 2月27日,反克诗群在福州市圣泉寺博士楼举办二月份“反克山海经”朱必圣作品分享与研讨会。反克诗群诗人张文质、朱必圣、顾北、巴客、王柏霜、雷米、程剑平、崖虎、刘波、刘之蔚、陈文芳、郭林、林育辉、林耀琼、苏素、念琪参加会议(反克诗群诗人鲁亢、沈国徐书面发言)。诗歌评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卫,诗人、篆刻家颜展,艺术经纪人和策展人郭连娜,澳大利亚旅华画家、诗人亚历山大-林肯,古琴演奏家陈宜通,以及近十位诗歌爱好者和诗人亲属应邀出席。
       朱必圣供职于某出版社,原厦门大学采贝诗社中坚人物,居福州。他是反克诗群资深核心成员之一,亦是知名诗人和诗歌评论家。著名诗人、作家鲁亢曾著文称朱氏有“显著的个人风格,极力呈现文化保守主义的特点:抒情,释义,提练,精神,语言之朴素的美感”,“直接,象征,神喻般的,朴实,精炼”,“单一的表现形式,朴白的语言,常规的意象,內在的张力却不言而喻”,因而他那看起来“笨拙的诗歌”却有着“妩媚的思想”,成为为感动人的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这位“成功地成为隐秘的诗人”的低调写作者,在著名作家北村眼中,更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朱必圣作品分享与研讨会由反克诗人、教育家张文质主持,耗时5个多小时,分上午、中午两个半场,有着浓重的学术氛围,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应邀参会的诗评家陈卫说,参加这次活动,见证了几年来反克诗群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壮大。她说,在福州诗群中,反克已成为最有代表性的诗歌团体,而反克的特点在于风格迥异,能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互相包容、肯定、鼓励,显示了对诗歌的真诚态度。会上,反克诗人朗诵了朱必圣的十首代表性近作,并先后针对朱氏的创作风格进行了主题发言,朱必圣亦对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创作实践进行了小结与反思。
        反克诗群召集人顾北介绍说,朱必圣作品分享与研讨会是反克诗群成员专场研讨的第二场,一月份是雷米专场,相信这样极具形而上意味的严肃而纯粹的专业活动,有助于反克诗群美学价值的自我锻造、综合实力与声誉的提升以及诗群创作活动更加活跃。据透露,除了诗人专场研讨会,反克诗群在2016年还将有另外一个在其发展史上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活动——设立“反克诗歌奖”。
 
朱必圣作品分享与研讨会发言摘要

        早春二月,反克山海经朱必圣作品赏析专场在福州三环外的古寺圣泉寺举办。反克诗群所有成员(除鲁亢因健康原因、沈国因工作原因未出席)、以及诗歌评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卫,诗人、篆刻家颜展,艺术经纪人和策展人郭连娜,澳大利亚旅华画家、诗人亚历山大·林肯,古琴演奏家陈宜通等数十位诗人应邀出席。研讨会由张文质主持,历时5个多小时,以下是当天研讨会发言摘要。

张文质:朱必圣诗歌与人显示出令人敬佩的一致性,读他的诗可以看到他生活与精神的态度,祥和、素朴背后的矛盾和辛酸。他是个心有存主的人,知道自己由来已久的立场,却同样无法使自己在“被抛的世界”获得可靠的安宁,我第一次听他对童年某些细节的叙述,深感震惊。无论你怎样阅读与熟悉他的诗歌,昆德拉所谓“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前十年中”,在朱必圣这里仍然是一种极深刻而有着这个时代运命的悲剧性印证,由此再反转过来读他的诗,恬淡从容中由一个个隐喻传达出来的便是似真似幻的伤痛与治疗了,这同样是他勇气的呈现,他使这一切充满了一种温暖和对苦难的启明。

苏素:朱必圣的诗总让我有流泪的冲动。但事实上,我并没有从中感觉到太多幸福或者温暖。这十首诗都不长,我看到的却是隐藏其中的漫长苦难史,一种时代的苦难,一种平静下的波澜。它们带给我的感受是“隐忍的”、“有节制的”、“坚定的”。我感到,他总是面对苦难守口如瓶。我希望他能把心放开一点,让诗意更敞亮些。

林耀琼:现代诗的生命与灵魂已经不单纯是诉诸整体的思想内涵。读者必须穿透诗歌的表象介入其核心去探求作品的意图。朱必圣或许感知到了这一点,哲学上的抽象和诗歌的形象,通过马拉美要求的使用“暗指,永远非直接”的词语来达到创作的目的,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蚕变。

顾北:我读必圣诗歌,从粗读到细读,仿佛走了一条陌生小道,不经意间发现了路边野花之美。而越往深处走去,越能强烈感受到一种心灵激荡,其作品彰显诗经之美,于散淡中呈现诗人极强的个性与宗教般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偶尔也有“阻滞”,一些词语产生了变异,造成赏美的肠梗阻,会有不解和吃力。但总而言之阅读这些诗歌,虽平和中隐含着不羁的“对抗”,却多有世俗的欢乐,温暖与希望。

念琪:朱必圣的诗歌语言,读起来轻松、没有做作,似乎在说一个人一件事又似乎很严肃讲一个人生哲理。我们平常追求的是一句话两句话说一个生活哲理,朱必圣的追求是整首诗歌的浑然一体。
郭林:必圣给我感觉总带有一股大隐隐于市的仙气。单就这十首诗而言,极富烟火气息,下笔举重若轻并入化境,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情怀跃然纸上。“看一部电影,还是走进一部电影?”必圣的诗无疑是带着读者沉醉在他的诗歌情境中了。

程剑平:必圣是我每次遇见都要“脱帽致敬”的诗人。在今天这个“众星拱月”的场合,我想以一个看似谦逊、实则不凡的词语——自足,概括我对必圣诗歌的印象。自足的宗教情怀——在他的作品里,处处可见源于天主爱义的对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自足的语言生态——主要特征是坚持自然、朴实的语言风貌,词语在精细的耕耘下莺飞草长;自足的修辞学识——其高超之处是让你在一个巨大的隐喻里阅读,身处机关却看不到技巧。这三个“自足”,使必圣的作品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闭环,几乎不给读者留下一个恣意闯入、盗取精神薪火的缺口。因此,那些因心灵钙质流失而渴望“感染力”的人们,往往绕道而过。
崖虎:从整体感觉上说,必圣兄这10首诗作具有一个共性,即诗意的如封似闭。必圣说很想听听批评的声音,我只好从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他理论与创作二者俱精。为此,我得放大这种整体感觉,发现这些作品重在细节与场景的时间画面描述,并不在意诗意的演绎与推进。几乎每读完一首都觉还有一句未白,而且其表其里存在一种“反向”解读。然而,他却如姜太公钓鱼,等待一种解读的“缘”。我还是要斗胆地说:融意于情,或得达观。

林育辉:诗人西川说,好的当代艺术一定包含了强劲的思维能力,而获得一种思维能力是需要视野、经验、问题意识、对文脉(或语境)的把握、文字训练、现实感、历史感、创造力,以及艺术勇气等等。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朱必圣诗歌的特点:一,通过长期的语言训练而达到的朱必圣诗歌语言(我称之为必圣体语言)、语感及节奏都透露出质朴特征,我形容为泥土的语言,田野的气息与稻谷的芬芳。二,其思维能力体现诗人对语言的创造力:即含蓄与节制,透过诗歌本质及语言还原而做到诗歌语言的回归,也算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实际上是对生活哲理的高度概括,他这是做语言减法。三,其创造力与艺术勇气体现在他的语言的魔性,并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振。四,他对语境的表述赋予直接的坦率,他故意规避技巧及艰涩难懂,而他一贯富有的仁慈、同情及深刻智慧通过精确的描绘而拓宽了诗歌的入口。五,诗人的视野、现实感、历史感体现在他对当下现实的关怀,抛开惊天动地的大生命大事件,他做到对生活底层的微小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来揭示生命的意义与灵魂的回归。

陈卫:通过不同的描述,我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一位诗人成长的经历。我对他的最初印象来自他对批评家的批评,那时感觉他像一位斗士。今天见他,只觉他像个腼腆的大男孩。对必圣的诗,我的直观印象是——其一,个小隐喻打开一个大世界;其二,时代的印痕与潜隐的英雄主义。

陈文芳: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其实已经非常了解。当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谈论阅读必圣诗歌的感受时,我们也是在谈论我们自己。我在必圣的诗歌中读出了两种虔诚:一种是对宗教的虔诚——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广义上的宗教题材,他的诗歌经常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他的诗歌散发着“宝石般的光亮”,因为他的精神曾经被神明照耀过;一种是对日常生活的虔诚——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读到他观察、体会、描摹、想象寻常百姓世俗生活的耐心与执着。我经常被必圣的诗歌触动,因为我经常在读他的作品时,内心涌起各种复杂的情绪。我看到了真实完整的幸福,也看到了它的存在的偶然性和脆弱性,又看到了在它之外无穷无尽的苦难。在我们这个群体中,朱必圣是最接近神的一个人。他总是安静、虔诚地倾听神的启示,然后把其中的一些转化成诗歌,表达出来。所以说,我觉得朱必圣的诗歌是神赐予他的礼物,也是神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在这份礼物里看到了世间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美好,这些微小而完整的美好,也可能是我们继续在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继续活下去的理由,甚至是唯一的理由。

雷米:我喜欢必圣诗歌中让人舒服的感觉,那就是“悦读”。他用宁静却暗流涌动的叙述让浆果碰撞,让幸福摇摆,让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呈现迷人的神韵的,他可以自然流畅地处理那些历经年岁的印记,将一切材料组合为出乎意料的事物出现,由此造就隐喻、造就思考、造就他极具个性的诗歌。我希望必圣不做隐秘的诗人,应该让更多人分享到他神父般温暖和启示。
刘波:必胜兄带着一个箱子走进来,从里面拿出桔子、香蕉和花生,逐一摆放在我们每个人的桌前,正如此刻我们手里拿着他的十首诗,平凡、质朴、卑微、渺小。平凡生活世界里的事物,个人经历里的那些事,澡堂、浆果、葡萄、酒、花生、鹅、木块、房子、靴子、花椒、糖…….洗澡、养生、建房、运送、饲养……他的宗教情怀不是呐喊式的旷野呼告,而是散淡中透着生存的信念、感恩和承担。可谓举重若轻,平中见奇,从现实关切或历史审思里,隐伏着深沉的情感和力量。无招胜有招,圣经体式的回归,不紧不慢展示了诗对存在的思考。无疑,他是一位诗艺超群的高手,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也只是坐着,静静地。

沈国徐(书面发言):必圣师的十首诗,其实就是十个日常故事,大都以你来作为诗里的叙述角度展开,利用一些主要名词的重复,把故事和作者的立意慢慢地磨亮。也许自觉也许不自觉,利用对话来转移情节,利用设问来推进诗意,使诗意向作者的需要靠拢。诗人从不想透露什么,而是含蓄在他运用到的一些具体的事物上,让物像成为诗的钥匙。这样做,有时效果很好,有时却很冒险,因为要将个体经验上升为共同经验,必须要有共同经历,而每个人又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体。

水为刀:我是用我的身心潜入朱必圣诗歌的海洋,去感受他虔诚的诗歌语境和意像。就如在大提顿Chapel of the Transfiguration逼仄的木质空间里,面向十字架望着窗外的神山,听闻从杰克森湖面传来的圣咏,安详不失跌宕,隽永不失理智,悲悯不失情怀。我无法武断地理解为这是诗人在用他的文心,向里尔克、茨维塔耶娃致敬,但我可以认定的是,朱必圣是在用他遭遇的悲愤和神的旨意以及善良的情愫,传达着一个声音:“我们必须相爱,否则只有死亡”。
巴客:我较为熟悉必圣的生活、信仰、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熟悉他的内心感情、意志、愿望和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这或许有助使我进入他的诗歌气场,理解他精神中所具备的特殊元素。必圣是一位低调和冥想的反克诗人,他的诗朴实、冷静,但有着感性与哲思的融合、触摸现实与苦难的隐喻,其语言虽平易却极有宗教气息,我们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他那“自我在瞬间”,并从中窥见当下人在尊严缺失的时代所出现的生存状态的生物化残迹,以及渗透着“你认识到世界的荒缪,那就是觉醒”的警示。必圣的作品几乎不存在抽像病患者的通病,他营造着最形象的氛围来分化和组合自己的理性、信仰以及悲悯情怀,所以他那里就没有抗拒思维的一知半解的“真理”,而是在最本质的地方洞察真谛、猜测哪些是逐渐丧失的东西或者冷眼相看不断物化着的东西。我们大多数诗人,总是在替自己的情欲寻求开脱,总是缺乏人性与文化互访的合理尺度,总是陷于错觉与幻觉而丢失真正的主观性或私人性,总是在道德原则与社会责任的拦阻之下在形而下之途随波逐流。但必圣不会,他多么宁静,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王柏霜:和朱必圣相识超过30年,我对他的诗歌与他的生活 相对而言都较为了解。他的内心追求完美,是个完美主义者,因而虽然诗作、诗评量多丰富,至今却未出版一本个人诗集。他的诗歌创作历经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个性魅力,但却轻易不示人,因而能读到的只是他创作的很少一部分,如他的长诗《出埃及》至今连我亦未窥全貌。他的诗歌受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影响较大,茨氏是那种真正追求内心生活的人,是一位纯粹到极致的诗人。这一点与朱必圣内心所追求的极为契合,因而他的诗歌总是在平白而节制的表述中隐藏着极大的能量,在冷静的抒写中表达着压抑着的内心的折磨与苦难。他经受着俗世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在我看来,他是属于那种应该被供养起来,让他专心致志于诗歌的人,让他过一种纯粹的写作者的生活,像茨氏那样——她只在一个民族事务委员会之类的机构里很短暂地上过班以外,一直过着写作者的生活。

鲁亢(书面发言):朱兄必圣显著的个人风格,极力呈现文化保守主义的特点:抒情,释义,提练,精神,语言之朴素的美感。但要在其作品中找到特別“岀位”有亮点的时代感和意识形态诉求,即便通过隐喻的暗道,恐亦难得。朱兄必圣的“涓滴意念”固然已“侥幸汇成河”,但止于日常的、被动的、民间哲人似的精神寄托(对其所处环境,故事,历史)。朱兄直接,象征,神喻般的,朴实,精炼。多么单一的表现形式,朴白的语言,常规的意象,內在的张力却不言而喻。笨拙的诗歌,妩媚的思想,为感动人的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体。显然,这是不能被忽视,在第101期《今天》里,唯散文和诗为多,诗选7家(福建籍4家,且都居福州),置首位为朱作,不信是随意之举,仍慧眼识珠。必圣是日常神思,去繁复,少复杂,无即性,插科打诨少之又少,变形反骨不呈皮表,几乎不碰貌似不熟悉的题材。认真作业,苦苦索求“写之为何?何为诗意?如何拯救厌倦于一念之间让心景豁然开朗,若窥得永恒”?我读后,亦是一闪之念:在其笔下,(太日常,太人性,太贫乏的生㓉),人是低等动物,寡淡无趣,因其诗性的思考,使之得到智慧,尽管,无意达到索尔仁尼琴给岀的标准:“对一个国家,一个伟大的作家相当于另一个政府。” 我的想法是:我们要写出“最好”的诗是太难了,但要做到“不错”还有希望。——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给布罗茨基的授奖辞的最后,也就简单的一句:你不错。朱必圣自早前的“无序的哲思”至90年代中后期的“生硬的圣思”,从存在主义诉求到泛宗教诉求,诗的“整体感”如暂作借喻的西西弗斯的石头,既无法在高处展现智性的饱满,又不能在低处给人以庸常生活的实在感,近期之作则改变不少,技巧娴熟,严肃而“深情”,发生于日常的感慨自然地转换成内涵深刻同样抱拥“圣思”的吟诵。神性的张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写作的当下具体表现为对写作本身的信仰,肉体的律动“诗写”而成绝对精神的乐谱,显示出高人一筹,其可读性又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对写作的要求:传递可靠的心灵信息给他者。

北村(书面发言):我说朱必圣是“真正的诗人”,是因为无论从气质上、还是从艺术上,他的人和他的诗坚持了贫乏时代诗歌孤独而高贵的立场,并围绕祭坛获得了某种绝世独立的抒情品格,是一种“光”和“盐”的叙事。

朱必圣自述:感谢反克各位兄弟姐妹,你们的帮助必然助我,使我有力气、有思考、有回顾、而且有温暖。其实之前我对这场的山海经内心存忐忑,这主要是我个人内在特殊性那点东西引起的,我有抑郁特征,喜孤独、寂静、角落。这样的时刻可以使我放松,使我身心可以体悟、理解、感觉和更为私密地表现我内在的精神和情感。我们的生命跟神始终有着不可割舍的秘密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自始而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天生活的意义、是否快乐幸福、是否高尚尊贵。我这一生到现在花得力气最大的就是诗歌,我以诗歌来表现我们与神的秘密关系中的所有细节和故事、所有情景和感受。因此我受磨砺,经历高考五次。一位长者过来安慰我,说生命需要这样不断的磨砺才有光芒。今天我能体味这句话对我意味着什么。只有磨砺成粉末,生命才能细致、柔弱、敏感,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体悟别人体悟不到的精神,感受到自己独特的生命诗意。年少时候,我也激烈,也反传统。但我们始终无法真正割裂我们与文学传统、时代、社会和个人经验之间的链条,我们只能从中发现生命的真相,剔除所有虚假的东西。诗歌的语言、表达要实现的就是展现生命的真实、丰富、多采和意义深长的情景。所以我追求的诗歌表达需要诗歌语言跟我的生命之间形成一条河流,它是流淌成的。对我而言,不存在诗歌的写作难度问题,没有一首诗对我是轻易的、省力的。所以我特别辛苦。我读到里尔克和茨维塔耶娃的诗歌之后,发现世界优秀诗人中,也有许多比我更辛苦、磨难得更见光芒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就是他们自己生命的真实生态。我因此喜爱他们的作品,从中学习他们对诗歌的态度,对语言的追求。北村说我的诗歌是里而克和茨维塔耶娃的结合,我意识到现在我的作品中还仍难摆脱他们影响的痕迹,但我会继续努力。反克诸兄弟姐妹以及各位诗歌兄弟朋友,不时提供意见帮助,有的不是一年两年的了,而是几十年了。我们在诗歌里和诗歌外,相依相伴,我早就浸染了你们的气息和情感。今日各位所言,对我诗歌的评价,我肯定是上心的,感激的和谦卑的。谢谢!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2.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