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小纸条”“声音”“风前书”

作者:胡弦   2018年07月23日 11:11  中国诗歌网    406    收藏

小纸条


1、指认

对命运的指认准确时,语言才获得氧气。


2、内部

一首诗,应该有一个不能被描述的内部。但词语可以暗示出它的存在,并把它置于注视之下。


3、雨声

所谓雨声,是雨在消失时发出的声音——它在空中时几乎没有声音。

雨声拆开了雨的一生。

雨落在屋顶、路面、水面、树叶、广告牌上……不一样的不是雨声,是物体的声音——也许从没有过单纯的雨声。

——诗歌描述这一切,在回声中。


4、蟋蟀

蟋蟀在叫。

只闻叫声,不见蟋蟀。

要仔细听,才能知道蟋蟀大体在什么地方,但仍难以确定它的准确位置。

蟋蟀是隐蔽的,立场却很明确:只呈现它愿意呈现的东西,比如声音。

我也是一只蟋蟀吗?写诗,是否就是一直在发出叫声呢?但我似乎比不上一只蟋蟀,比不上它的单纯和坚定。多年来不断的鸣叫,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想隐蔽好,还是希望被人更方便地发现。

蟋蟀的叫声,听上去很单调,但它乐此不疲。也许,在一件单调的工作上才能辨别什么是执着,也才能从中体会到与大众欢愉有别的乐趣。

受我脚步声打扰的时候,蟋蟀会停止鸣叫,但我知道它就在那里:一种以消失的方式出现的存在。于是我也停步,静立。蟋蟀以为我走了,重新鸣叫。不知不觉,我已和蟋蟀互换了位置。

在冬天,听不到蟋蟀的叫声。而怎样倾听沉默,再次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5、停顿

诗人在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地板被人抽掉了。你意识到局限,也意识到某种凌空虚蹈的可能。

你感受到了危险,感受着它的起伏。


6、写作

希望与绝望,是蝴蝶的两只翅膀,中间是在生活中滑行的小肚子。

我坐在黑暗中。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7、门

门会使人想到永恒,因为有了门,仿佛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无数的人守卫过一扇门。但在某些紧要关头起作用的,是门闩。是一种比细节还小的东西改变了历史。


8、废墟

不但要经过废墟,还要经过废墟的意义。

建筑并不能保护什么,它本身也是理想的化身。它的价值是:用矗立表明,即便它被毁掉了,理想还在。

在废墟上重建,类似反复确认。


9、另外的东西

事件会拒绝把另外的东西释放给观察者。

另外的东西仍在那里,没有变成经验或知识。它只是存在,就像傍着它的玻璃酒杯,你的目光穿过它,但它并没有被认识。


声音


图像是虚假的,那个人只停留在声音中。当声音消失,那个人,像是从未出现的人。


声音没有总结能力,但它在响着。你像在替一个声音活着。


有个自称了解一切人的人,其实,他只是了解人们心中的某个声音而已——那种每个人心中都有的声音。他不了解任何人。但他的话,把所有人都丢进了死寂的世界。


你看见钉子,你想起某种尖利的声音。你听见敲门声,旧曲子,一个女人说话的声音,木纹缓慢转动的声音。你听见脚步声响着,进入了老墙的理解力。然后,窗外的悬铃木风声大作。你渐渐安静了下来。


被压低的声音,没影响到正在发生的事,但影响到了我们的听力。


没有声音能解释什么,因为另一个声音也在响着,并有更多的声音参与了进来。当它们一一离去,没有任何声音经过你的嘴巴。


声音在分裂,它经过悬念、耐心,经过对立面、多重人格、潜意识、正在变异的精神。它在两个人那里停留过:一个是心理学家,一个是说书先生。


椭圆形、直角,声音是怎样经过了它们,并带走了其特征?


结结巴巴的声音,追上过一个坏的结果,但追不上预感。


火在燃烧,连声音也烧掉了。


——是的,一般来说,听到声音时,已经太晚了。


有些声音是画外音。当它稍稍前移,在那被拉开和浪费掉的空间中,我们知道的结局,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她进门,回头看了看外面。一切如旧,只是没有声音。“在所有没有耳膜的事物中,玻璃是最特别的一个。”她坐下来,他们喝茶,说话,玻璃杯叮叮作响。“我能看见你们的嘴巴在动,但听不到声音。”她的话使他们惊疑不定。有个人摸了摸她的手,凉得像玻璃。


玻璃,不愿立在声音中。在所有的阻挡中,只有玻璃被认为是敌人。


有人在朝玻璃上哈气。有时玻璃模糊得厉害,某种看不见的东西代替嘴唇在哈气。有时玻璃突然碎了,散落一地的声音中,我们知道曾有过的忍耐,并从中获取了省略悲伤和绝望的方式。


只有玻璃的裂刃适合追忆。只有一个人粗重的呼吸适合追忆。只有一声消失在遥远岁月里的呼喊是事情的核心。


声音追随着线条,在斑块里停伫,或者化为古代雕塑上粗糙的锈迹。思想出现了裂纹,但声音并没有找到出口。绕梁的声音有秘密的结构,被锁住的声音有固执的秉性。


“请安静,演讲就要开始了。”对欢呼的渴望,带来了清晰、稳定的沉默。巨大的光柱从天窗扑下,激荡人心。你看见了吊灯的节奏,扶梯的旋律。


“怎样才能成为艺术家?”“首先,要知道什么东西害怕声音……”


“我就是你!”总有个声音在这样说,然后梦醒了,但光线不是声音,声音在黑暗中。

声音靠近窗口时,有了变化的可能。有个人在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他尽量模仿得像一些,并以此与之撇清关系。只有足够像了,才能把自己从声音中剥离出来,并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有辆车停在窗外,有些药躺在瓶子里,有根避雷针的针尖一直指着天空。有些声音早已出发,它们在艰辛的时间中跋涉,如同在信念中。


死亡,不是拒绝发声,而是拒绝聆听。


许多事,只是它听上去的样子,并非它原来的样子。或者,只是听上去比较悲惨。


声音控制着局面。到处都是寻找声音的人。有人站了起来,有人在远处消失,你在一面玻璃幕墙前停住,身后是巨大的声浪。你忽然发现,你并不知道自己说话时的样子。


“你是谁?”你张了张嘴,没有发声,但这个声音分明在响着。



风前书


★光也会研究燃烧体内部的黑暗。它探身那不断断裂的路径,检点崩溃。一滴光几乎化成了液体,但仍追不上在黑暗中朝深处退去的东西——并不能真的经过什么,严肃的燃烧最后失身于感官的疯狂。

 

★一首诗不是新闻报道,没有快速反应,也阻止不了类似灾难的发生。比起某个具体的事件,它是要证明灾难发生的普遍性。有时它甚至不探究灾难的原因——诗歌不一定需要这种能力。它是最后出现的东西,类似无用而让人心碎的一声叹息。

 

★灾难,会在人群中引起哗变,许多人不自觉地变成了革命者,并有了暴力倾向。他们忽略了自己同谋的身份,转而去斥责那没有站到他们队伍中的人。

 

★诗希望从现实中挣脱出来,哪怕那是一场灾难。因此从根本上讲,诗不会成为某个事件的奴仆,相反,当事件内化为一首诗时,诗人才会出场。诗人会面对许多事件,但他只听从诗歌的召唤——他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能写。但人们不会明白诗人的苦衷,他们总是跨过诗神,直接给诗人以指令。诗人自从有了确凿无疑的身份,总是一转眼就会被人从大众中揪出来。

 

★要在精神层面上,才能谈论一场灾难的核心。精神是诗人的“内幕”,它怀抱的核心,可以存在于一首看似脱离了现实的诗中。

 

★别让咆哮代替吟诵,别让诗歌屈从于某个压抑的现实或者内心的荒诞性。在真相上,诗与灾难有同样的需求。

 

★对使命感或神性的过分强调,是对人性的污蔑。

 

★神明的干预,是赋予简单的实物以神秘的躯体。一个人,一头兽,一棵老树,甚至一块石头,它们的存在突然失去了界线。沟通断裂,某种变形的暴力重新安排秩序。

 

★在任何“当下”,关注新闻者都远远多于关注诗歌者。但在漫长的历史中,读诗者总是多于读史者。也就是说,只要稍稍和“当下”拉开一点距离,就能看到诗歌的价值。

 

★虚构并非逃避什么,它在另一个层面上与现实融为一体,其中的灵魂也会更清晰地显露出来。

 

★人们在攻击诗人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偷换概念,变为对诗歌的攻击。但诗歌不应该替诗人受过(诗人永远在替诗歌辩护,但在现实中,他做得似乎一直都很糟糕)。诗人只是写诗的人,具有所有人的弱点,但诗歌作为一个概念是完美的。

 

★纯粹的话语权,是发言者在为自己争取绝对的自由。这个绝对的自由是可怕的,它构成一个悖论:对他者话语的奴役,成了谋求随心所欲的手段。

 

★草木之实,正是对自己渊源的忠实。从没有一粒松果渴望长成一棵橡树。它忠实于自己的处境,以必然拒绝可能,以现实反对虚无。在苦难中,它也会调整自己,比如外形的改观之类,但仍会与自己的渊源保持联系,即在对环境的适应中,有一个内部的绝对理性的逻辑。


深存内部的生命力,有拒绝调和的本性。

 

★画人语:画鬼易,画人难。


类比于写作,现实主义是画人,其他是画鬼。


鬼比人浪漫。但现实主义就其目的而言,却可能是所有写作中最罗曼蒂克的一种,因为它要的是整个现实,因而也最难,最具有野心。


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居于现实之一隅,怎么可能俘获整个的现实呢?实际上只存在上帝的现实。而人,在把握现实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判断,舍弃,选择……实际上是在利用现实。到最后,现实是一个旁观者。人写出的东西,只是符合于自己的法则。


所有的现实都是被个体认为的现实,附着在个体的简单感官中。

 

★云移动。追逐,永无休止……它是否想跟上什么事物的行踪?


云飘着飘着就散了,它似乎不想在某个概念或行动中呆得太久。


有云,有无常,但无宿命。


以变化看,在纸上画云是荒唐的;以不变看,任何云都是云的结局。所谓永恒,则既无悲伤,也无安慰。

 

★这是一具古老的寨门,也许坏过许多次,但已得到很好的修补。大约因为才刷了油漆吧,它仍能呈现出一种新鲜的威严感。但我发现,它的闩不见了。


闩,门这个词内部的一个关键结构。无数时光,无数的人和时间,曾从大门内呼啸而过。但在某些紧要关头,起作用的却是门闩。——一根细小的闩子,改变过某些人群或某段历史的走向。


寨门不再定时关闭。就像所有城市的古老城门都早已废弃了一样,它古老的作用也早已消失了。它变成了一个提供遐想的器具。与之对应的是,砖块松弛下来,箭楼也取消了敌意。


苔藓照样是绿的,藤萝是绿的。门还在,只是缺少了重新开始的东西。

 

★在废墟上,我们会有强烈的复原欲望。巍峨的殿堂,总是在回想中才显得更有价值。

 

★他是个强有力的人物,但命运是力量之外的东西。

 

★有一次在闲聊时,我们说到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话。但一个官员却给以否定。他说,根本不可能有退一步,因为后面就是悬崖——攻击的一方总是会致人于死地。


他的话让人吃惊。


我们还说到,现在的贪官对国家的危害比过去的更厉害,因为过去的贪官贪来的钱财,基本还是要在国内消费,而现在的却大量转移到了国外。而且,好多高官的子女早已移民国外,或者拿到了绿卡……


我发现,官场对我来说,仍是一个陌生地带(虽然从书籍或某某案件中我们已知道了许多)。进入那里的人,认出了悬崖并从中获取到动力。陌生的力量一直在诞生,并促使人寻找更开阔的地带。官员临走时说,“政治斗争很有意思”。他的神情告诉我,在震撼心灵的世界中,恐惧与罪恶感,迟早会被一种得心应手的自得所取代。

 

★当我们开始朗诵时,才能理解雪花的节奏,才知道什么是本质。


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对的,雪花才开始变白。


要证明一场雪存在是困难的,这需要信仰,需要把一首诗读完的耐心。


写作和雪花有什么关系?思考同样能制造出黑暗,但雪花不向那里飘。


被注视的雪花才有灵魂的属性。


当我们做梦,我们是扮演雪花的人。但没有人真的变成雪花,到最后,我们都是被雪花覆盖之物。

 

★没有一种事物能像地平线那样,以不断后退获得和追求者的距离。


理想主义者是疼痛的,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们,但地平线是远比鞭子更冷漠的东西,它很远,不在现实中,且永远不会呼啸而来。

 

★句子如此怪异,使作者像个恐吓者。

 

★作品经过读者,经过评论家,经过无数阐释,仿佛有了另外的活法和存在方式。但那不是真的。

  

★我为自己那么爱你而吃惊,感觉,我像自己激情的追随者。

 

★那里的灰尘与众不同。

 

★有些字,不愿意通过他变为普通话。它们留在难懂的方言深处,并以此把他留在某个隐蔽的地方。

 

★痛苦完美无瑕的时候,就像空气。

 

★寂静也是声音,类似月亮把毫光放进黑暗中。


一个人老了,聋了,声音会忽略他的听觉,甚至,声音不需要经过那里,就直接出现在他心里。

 

★不但要写作,还要经过写作的意义。如果写作只换来了荣誉与物质,它就是一桩买卖。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