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条诗人 | 韩东 :江居及其他

2021年5月第5期

作者:韩东   2021年05月13日 09:36  中国诗歌网    3186    收藏

d6466576303eb22899cf6fd949ac1db

韩东,1961年生,诗人、小说家,“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新状态小说”代表。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言论集等四十余本,导演电影、话剧各一部。

江居及其他(组诗)

韩东


说犬子


他不知道我们会走多久

不知道我们何时回来。

每一次分别都突然而至

每一次重逢都无法预期。

不吃不喝,焦虑等待

但维持不了几天

他需要生存下去。

开始时还有记忆

渐渐就模糊了养育者的形象。


我们不可能捎信给他

或者让他读懂画面

任何虚拟的信息他都无感

除非你的真身出现。

在他的眼中只有真实(存在为实)

一种动物般自然而然的感情

被瞬间点燃。



回到工作室


经过一段时间

我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无论经历如何可怕或是狂喜

都无法撼动这里的平静。


阳光透过密密的竹林

把光影投在大片玻璃上

我斜靠在沙发上可以踏实地睡了。

一本没有读完的书被再次捡起。


现在,这本书遮着我的脸

而我的身体不用覆盖。

如果我没有从那儿回来呢?

这里也不会有任何不同。


桌椅无人搬动

盆栽缺水直到枯死。

细腻的灰土上有一些鞋印

一个闯入者梦见了无家可归的人。



江居七首


之一:洪水来了


洪水来的时候他们在江边钓鱼

眼看着江面渐渐开阔。

他们从江堤临江的那面后撤

在坝顶的公路边继续垂钓

后来又撤至身后的汽车

打开车门,伸出钓竿。

他们想象是在江里的一条船上。

有很多这样的船一字排开

直到深夜,渔火已到了江心。

他们把钓到的鱼再放回水里

因为已没有陆地。

再钓,再放回去……

我从楼上的窗口看见他们的执着

漆黑的江流中垂下高低不等的鱼钩

就像冰凉的雨水从天上落下。

灯光隐去,因果滔滔不绝。


之二:看晚霞


每天傍晚我赶回家

和你一起看晚霞。

有时我们在一辆车上

就向晚霞开过去。

如果我们站在楼顶上

晚霞便在窗前自动升起。

下面的夹江岸边有一些人在钓鱼

这些人只看水面。直到

一条鱼被拎了出来

死去以前看了一眼晚霞。

而钓鱼人看见鱼鳞上反照的霞光。

我们看见昏暗中的鱼肚白

刀光似的一闪。

上帝看见一片血海。

然后,谁也看不见了。

鱼的魂魄返回江底。


之三:隧道


我习惯过江

每天至少两次

通过长长的隧道。

我从不从跨江大桥上走。

那种轻松的感觉就像江在过我。

听不见头顶的江水声

但导航指示,此刻已到江心。

哪怕有一次隧道真的漏了

落下的也不是江水,而是沙子。

固体的细流,源源不断

沙漏一般

在隧道里积成一座尖锐的小山。

所有的车辆减速,拍照

然后争分夺秒。

一座隧道中特有的幽光里的沙山

我们把它的影像带了出来。


之四:夕阳


她站在窗前看夕阳

怀里抱着儿子

或者抱一只小狗

或者抱一个枕头。

她需要抱一个什么东西。


我推门而入,她吓了一跳

手上抱的东西跌落

顺着墙根溜走了。


我不为这满室的霞光感动

只为她的慌张。


之五:隧道里的猫


猫不可能出现在隧道里。

如果在隧道里就不是一只猫。

一些痕迹或花纹

你凭什么说那是一只猫?

没有体积、运动,平整如镜

凭什么你倒是说呀。然后

我看见了她脸上的泪珠

里面有一只猫并拱起脊背。

也许是猫的灵魂

是一枚琥珀

被我抽出一张纸巾很温柔地擦掉了。


之六:过江隧道


这是一条过江隧道

车辆穿越而过

从洞口拐上左边或右边的公路

分散在大地的道路网中。

驾车的人伴着晚霞

各自回家。一时沉寂

黑暗下去

路面变凉。

隧道里仍然大放光明。

车流稀疏的时候

每过十分钟才有一辆车。

终于有一个片刻

整条隧道空空如也。

那么又是谁

听见夜航的风帆从上面驶过?

仿佛更换了交通工具

望见两岸灯火如豆

却无法透视未来。

这没有主角的前世今生。


之七:乌龟不是月亮


乌龟不是月亮

而月亮,怎么看

也不是乌龟。

夜晚的河滩。


当月亮以慢速升起

乌龟就像两块石头

扑通,啪啦

落入水中。现在


只有月亮了。前三秒

乌龟尚未入水

月亮犹豫着上升

各自凌空


月亮盲目的光辉和

乌龟锁闭的孔窍

对应。两块青石

在人眼的夜视中。


他们走回大路上

身后的涟漪无声。

他们同样是两个

是一对。


乌龟不是月亮

但月亮是乌龟。

至少在他的记忆里

有一种延续。



星光


当星光抵达的时候

那颗星星已经死了。

我们看见的又是什么?


无限的时空把表象和实在剥离开

星星的表象就是星星的实在

挂在窗前树梢上。


我把属于我的你和你剥离开

你陪我坐在这儿。

再没有别的你。



大音希声


当你静止下来

便听见这隐隐之声。

你忙着一件事

这声音仍然在,只是不被听见。

和血液奔流类似,从生到死。

持续不断,遥远的,或者很近

那根本的声音。穿透它

你才听见了“无声”。

大音希声是一种前行

提醒你在宇宙中

但不通往任何地方。



飞行

在飞行的孤悬状态中

心从体内上升

停留在比飞行高度略高之处。

常常在客舱顶部

有时也在外面

伴我们而飞。

某种空洞和异样。


当飞机降落在跑道上

心也下降至身体

慢了一拍。

但扎得更深了。



遗忘之岛


做梦我也不会去这个地方

但是我去了。

情景非常真实

我们放电影、走路、购物

游览当地的美术馆和动物园。

直到第三天我想起一个人

最后她去的就是这里

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是从这儿寄出的。

我在她的校园散步

和更年轻的一代交谈

看见新奇的植物、建筑

垂涎不已。

由于过分美丽

这是一座遗忘之岛。



买盐路上的随想


这个地方已不再陌生

我穿行在夜晚的小雨中

那么有把握

去门口的超市买一包盐。


我离开的地方拥挤、灰暗

熟悉使那儿更显局促。

我离开了一个洞穴

得到一片荒芜。现在

这片荒芜在我每天的行走中

变得井然有序。


我不会再次离开

直到我被囚禁于残破的身体。

我将搬迁到死亡之地

得到一片荒芜。


永恒的陌生和惊恐

或渐渐舒适。

当我厌倦了不死的我

一个人或三个人或一只鹭鸶

将会出生。


我去门口买一包盐。



有限


我们读过他写的最好的诗

对他写得不怎么样的诗就没有兴趣。

见过他能量充沛的样子

对他的衰弱就不能原谅。

我们对他的感情是一种崇拜,但不是爱。


蓝色的月光降临,他渐渐枯萎,或者

鼎盛之前他幼苗一样幼稚地匍匐。

太阳和月亮能看见的美丽

我们一概视而不见。除非

他没有写过任何真正的好诗

能写成这样已让我们惊奇。


我们收集他全部的作品

看见了过程和整体。

我们对他的感情是一种怜惜,同样不是爱。

只有日光和月色可赋予有限圆满的辉映。



一整天都在下雨


一整天都在下雨

也可以说雨下了一万年

如果你的一生足够短暂。

窗外的树林阴暗

那就让它一直阴暗

房间里所有的灯都已经打开。

如果我足够渺小那就是一些太阳。

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宇宙

时间和空间,在雨滴中

在整片降雨地区。声音像读秒

或拉长成为均匀的背景。

天渐黑,生命沉沦。



车载收音机


我们在雨水里行驶

路经一处围挡

那条路黑得就像河道

前方汽车尾灯闪耀一片红亮。

这时他打开了收音机

两个年轻人在谈论美食。

他们二十多年吃过的好东西

比我五十多年吃过的还多。

那个干净、明亮、幸福的地方

那样快乐而富足的青春!

仿佛在河边放下钓饵

我们几乎上钩了。

路堵解除,鱼贯而出

两个仙人继续在云端垂钓

雨箭射向苍茫大地。




他送我一只钵

在一张宣纸上。

影子一样深的墨色

又破又暗的所在。

他送我唯一一种颜色。

开口处有些微亮光

那是钵的开口

抑或是奥秘的开口。

他送我一团漆黑。

只是镜框格外明亮

映出我的双腿

继而是两只鞋子

走过去了。

整个房间在画的深处呈现

衬着那只钵。

我蹲下,仔细辨认

裂开的痕迹

试图捧起来

就像没有手那么徒劳。



(“头条诗人”总第468期,内容选自《扬子江》2021年第3期)



主体、自然与情感的“点到为止”

——韩东诗歌创作中的“融入”与“逃离”

张青民


诗歌创作来源于人类奇特而浪漫的想象,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里面蕴含了五彩缤纷的万物之灵。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世间万物,与万物合一,通过意象的罗列构织出动人心魄的意境,进而从多层面展现主体的相关情愫。正如诗人欣喜时,日月为其增辉,鸟兽为之歌唱;诗人伤心时,草木为之俱悲,风云因之变色,此情此景即是“万物与我合一”的艺术呈现方式。韩东在其诗歌创作中就紧紧围绕着内心的独特视角与周遭万物密切相连,试图通过语言的“融入”与“逃离”来感知这乏味依旧的世界,把自己的洞悉与哲思赋予世间万物,通过多重意境的勾勒,为读者营造出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感人图景。


一、主体与自然的审美交织


韩东在诗歌创作中力求主体与自然的万千风情纵横交织,其呈现的是沁人心脾的审美意境。“蓝天”“白云”等意象在中西方诗歌创作中都富有无尽的魅力与想象,蕴含了自由心性的放飞与张扬。正如诗人韩东在其诗歌《蓝天白云》中所诉说的那样:


夜里也有蓝天白云。


哦,那不是蓝色

是如此深湛之蓝。

也不是白色

是如此轻柔的白。


在这样的夜里行走

你会快活地消失。

我的失去也不是失去

是一切原本的乌有。


哦,夜里的蓝天白云。


在诗人的眼中,“蓝天”“白云”是有色世界里的物质界定,而在黑夜中的视角审视,赋予其独特的审美想象力,可以上升或者幻化成饱含人文关怀的相关元素。诗歌中的“我”将夜里的“蓝天”“白云”视为一切爱和希望的象征,即使死神见了也会对其抱有相应的尊重和不舍。诗歌中对“有”与“无”的认知遵循了传统道家学派的“矛盾”认知,相克相生而又兼得其中。对于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韩东在诗歌《幸福》中诉说着答案:


他躺在沙发上

看着房子里的一扇窗

整面墙都是玻璃。

竹林掩映,他只看竹子。


……


一辆坦克悄悄伸出了炮管

瞄向这座房子。幸福就是

身处虚拟的危险中

并想象出有关的画面。


以“幸福”作为诗歌题目,叙述者的隐藏视角交代了主体的“蛰伏”与“突围”之间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其运用了象征与隐喻的修辞手法讲述了多重视角下的虚拟“危险”,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关于“室内”与“室外”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虚拟”与“真实”等问题,很少有人去提及并冥思上述话题,但是诗人却进行了深深的思索,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回答:“幸福就是/身处虚拟的危险中/并想象出有关的画面。”世间事物总是相对的,由不知道的答案引出其所知道的唯一一件事:例如当你走进一片树林,假如你踩到了松鼠的小脚爪时,它会大叫和痛哭,这种痛哭的心情不仅仅是动物的行为,其联结的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你、我以及地球上正在经历的伤心事,此种感觉,古今一也。正是有了主体与自然的审美交织,方能在不经意间领悟到生命的纯真和珍贵,赋情于万物,更显诗人才思之缜密。


二、主体情感的“点到为止”


韩东的诗歌往往会以叙述者情感的前后延续与对比再现主体对美好生活寄予的某种向往,例如他在诗歌《夕阳》中描述的那样,“我不为这满室的霞光感动,/只为她的慌张”,此种前后出入甚大的心理落差与传统的顺行思维背道而驰,影响并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主体情感的“点到为止”强调的是情感的节制与内敛,正如苜蓿花盛开的时候,一对恋人来到山坡之上,看着漫山遍野的黑蝴蝶、白蝴蝶、金色蝴蝶和花蝴蝶成双成对地在花丛中飞舞,一切都是那么迷人、那么美,此处所强调的是,主体已经与万物合一,短暂的只是时间,永恒的却是情感。当苜蓿结果实的时候,又来到昔日洒满快乐的山坡,曾经的蝴蝶已经不见踪影,萦回在心头的是深深的思念,此处的“无声”与戛然而止便是最好的情感展现。以物喻人是诗人韩东的一贯用法,正如他的《江居之七:乌龟不是月亮》:


当月亮以慢速升起

乌龟就像两块石头

扑通,啪啦

落入水中。现在


只有月亮了。前三秒

乌龟尚未入水

月亮犹豫着上升

各自凌空


……


乌龟不是月亮

但月亮是乌龟。

至少在他的记忆里

有一种延续。


乌龟与月亮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但是有了河水的存在,两者之间进行了一种默契的动作:一个向上冉冉升起,一个“扑通”一声坠入河内,二者的交集却是在共同的“凌空”之中。诗歌最后一段由写物到写人,月亮与乌龟还是有交集的,有时候月亮的阴晴圆缺正如乌龟的凌空与下沉。总的来说,本诗以“乌龟不是月亮”一句作为题目,在段与段之间恰到好处地腾挪跌宕,增添了激荡心灵的震撼力,展现着诗人热爱周遭生活,更表现了其细腻的观察力。自然变换孕育着生命情思,更是诗人情感的间接呈现,例如他的诗歌《一整天都在下雨》:


一整天都在下雨

也可以说雨下了一万年

如果你的一生足够短暂。

窗外的树林阴暗

那就让它一直阴暗

房间里所有的灯都已经打开。

如果我足够渺小那就是一些太阳。

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宇宙

时间和空间,在雨滴中

在整片降雨地区。声音像读秒

或拉长成为均匀的背景。

天渐黑,生命沉沦。


“大”与“小”往往是相对而言的,正如诗歌中所说的短暂生命与下雨持续的时间,或者是房间里开着的灯与足够渺小的“我”。生命的易逝对于永恒的宇宙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由此而延伸出的“生命沉沦”更是对黑夜的真实写照。主体情感的“点到为止”需要受众用心灵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意蕴美与情境美,正如人们走出户外,偶然间看到空中飞翔的戴哨子的鸽子好像在寻找各自的爱情,峰顶休憩的雄鹰转眼间又冲向天际,好似在孕育着埋藏已久的激情与理想,园子里生长着的很多植物需要白色蝴蝶无微不至的看守,热爱生活的人眼中发出的光亮足以使人们仰望。诗乡便是梦乡,是其梦想出发的地方,漫步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在每一处的河流小溪,一切都充满着温馨,盛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点到为止”的爱。


三、灵感与哲理的共生


新诗应该体现什么样的思想以及如何表现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正是影响新诗创作水平的关键因素。诗歌的酝酿重在灵感与哲理的共生,诗人韩东通过诗歌《江居之一:洪水来了》讲述此理:


他们把钓到的鱼再放回水里

因为已没有陆地。

再钓,再放回去……

我从楼上的窗口看见他们的执着

漆黑的江流中垂下高低不等的鱼钩

就像冰凉的雨水从天上落下。

灯光隐去,因果滔滔不绝。


《江居之一:洪水来了》一诗蕴含了坚持、忍耐、品味过程以及无声的隐喻,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又包涵诸多的不可预测性,这就是“生活”带给诗人的灵感与哲理感悟,两者和谐共生于诗歌的字里行间。新诗因其多变的语言构造形式和语句的铿锵有力,体现了对所处时代世事的正面直击和内在沉思,“正面直击”正如诗歌文字所叙之事,“内在沉思”则体现为诗歌的内蕴之美。孔子针对青年人学习《诗经》树立了“诗可以观”的视角,意即通过学习《诗经》中的作品,可以观民风,而民风正是蕴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韩东诗歌紧紧围绕着“灵感”与“哲理”,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多维理念的设置和多种意象的选择,为读者呈现了五彩斑斓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灵感与哲理的共生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例如韩东的《大音希声》:


当你静止下来

便听见这隐隐之声。

你忙着一件事

这声音仍然在,只是不被听见。

和血液奔流类似,从生到死。

持续不断,遥远的,或者很近

那根本的声音。穿透它

你才听见了“无声”。


《大音希声》引用了《道德经》中的至理名言,深刻地表现着对声音的顿悟与生命意义之所在,也许在“于无声处”才能领悟到“惊雷”之奥妙。奔腾汹涌的血液穿过历史的长河向读者袭来,而世间万物最后都会化为虚无,关于“生命的存在是否有意义”这个话题的探讨,始终牵绊着哲人的内心。也许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正如清晨鸣叫与寻食的鸟儿一般,随着主体的哈欠和洗漱打破了院中的嘈杂:新的一天就这样顺其自然地来临了。再看韩东的《江居之三:隧道》:


我从不从跨江大桥上走。

那种轻松的感觉就像江在过我。

听不见头顶的江水声

但导航指示,此刻已到江心。

哪怕有一次隧道真的漏了

落下的也不是江水,而是沙子。

固体的细流,源源不断

沙漏一般

在隧道里积成一座尖锐的小山。


《隧道》一诗中讲述的“我过隧道”还是“隧道过我”是两个都说得通的命题,因为静止和运动本就相辅相成。若隧道突然间漏了,漏下的沙子如同江水,只是一个成了小山,一个成了江河。诗歌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世界的映射,人们在现实世界里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象征性地解读为新的灵感的诞生。


四、诗歌语言的“融入”与“逃离”


在喧嚣的都市社会待得久了,便多少会被世俗的人和事环绕,从而造成精神上的些许落寞,这时“回归自然”便是一股清新的空气,而诗歌语言的“融入”与“逃离”恰恰为受众带来了绝妙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交融中,人们还可以追忆远行的朋友或者亲人。睹物思人是诗歌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正是有了这万千情愫中的某一种,才会诞生出动人心魄的优美词句。韩东的《遗忘之岛》中期冀着的即是这种心境:


我在她的校园散步

和更年轻的一代交谈

看见新奇的植物、建筑

垂涎不已。

由于过分美丽

这是一座遗忘之岛。


诗歌以“遗忘之岛”为题表现了一处尚未被俗世接触到的“净土”。在诗人眼中,这里的植物与建筑宛如自然山水般纯洁无瑕,正如魏晋时期隐逸在山林中的修道者。试想若真的来到了山林间,诗人的内心也纯净了许多,像极了修道者在追求心中永恒的自我一般。进入山林的“我”才是回归本真的我,人又重新进入了开天辟地时期的动物世界,遥想原始人类在丛林中与野兽的一次次搏斗,只有在裹挟着野蛮气息的战斗中,人或许才会领悟生存的法则——和谐共生。山间的太阳和黄昏可以使得诗人的手指触及整个世界,山风的凛冽和残存在石头中的记忆仿佛在讲述丛林中久远的往事,花喜鹊、小松鼠、白蝴蝶和野草莓等共同丰富了这个色彩斑斓的山中世界;月亮只是大山的点缀,月亮出现与否,大山都是生机盎然的,而处于此刻的我,才是诗人向往已久的灵魂所在。

世间事物皆有“阴阳”“内外”之分,犹如清朝姚鼐论文章写作之程式,亦如桐城派视域下的散文风格。作为地球的重要生命存在体——人类,依然逃不出“阴阳”“内外”之界限,所以说,人是由肉体和精神组合而成的交融体。精神的主导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精神的深层次对应物应是灵魂,处于物欲横流社会中的人们往往被世俗的观念所累,若有机缘在闲暇时刻静静寻觅心底的原始诉求,方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关于亲情,韩东在诗歌《说犬子》中讲述着一个生动的“以物喻人”的故事:


他不知道我们会走多久

不知道我们何时回来。

每一次分别都突然而至

每一次重逢都无法预期。

不吃不喝,焦虑等待

但维持不了几天

他需要生存下去。

开始时还有记忆

渐渐就模糊了养育者的形象。

……


很显然,这是一首极富象征意味的隐喻诗,“犬子”象征着动物性的情感认知,而一旦供养自己的主人离自己而去,受时间的流逝与生存欲望的驱使,人类传统意义上的“从一而终”也会被磨洗掉。“犬子”虽然没有空间性联想与想象,但是往昔事物的瞬间乍现,亦可以挑动其原始的亲情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狗的记忆象征着时间,更象征着人类曾经的灵魂,追寻着的生命大道。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